|
||||||||||||||||||||||||||
xmx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转下达2024年 以工代赈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提前批)投资计划的通知 中课镇人民政府: 根据《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以工代赈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提前批)投资计划的通知》(普发改地区〔2023〕634号)要求,现将上级下达我县的2024年提前批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工代赈任务计划(详见附表)转下达给你单位,请抓紧安排落实,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深刻把握以工代赈“工程项目是载体、群众务工是目的”的政策内涵,精准选择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发挥好以工代赈中央资金带动农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作用。 二、按时开工建设 请你单位接文后抓紧完善西盟县中课镇窝笼村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确保该项目于资金计划下达45个工作日内确定施工单位及时开工建设,年度内完成工程建设和验收工作,项目竣工后,县发展和改革局将按照省、市有关规定组织验收。 三、组织实施 要以落实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提高就业技能等政策要求为重点,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以工代赈项目规范实施,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一)加强群众务工组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课镇人民政府和窝笼村委会要建立劳务信息沟通机制,根据用工需求,做好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动员组织工作,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领办的合作社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组建施工队伍进行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劳务保障,同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足额向参与务工的劳动力发放劳务报酬。要认真部署组织农村脱贫群众和低收入人口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注重扶志扶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动员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帮助农村低收入人口特别是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群众和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防止致贫返贫,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在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严格劳务报酬发放。严格落实国家要求发放劳务报酬不低于中央资金20%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的比例。要强化劳务报酬发放的全过程监管,在项目前期工作环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专章专节对项目是否能够组织当地群众务工、是否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进行论证,明确劳务报酬发放金额和标准,并在项目估算(概算)中结合工程建设内容逐项测算用工量和劳务报酬发放额度,对应发放劳务报酬予以单列。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督促项目施工单位及时足额向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规范劳务报酬发放台账,督促项目所在地村委会在村务公开栏对劳务报酬发放情况进行公示。监理单位要把群众务工、劳务报酬发放作为工程监理的重要内容,监督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以工代赈政策要求和项目规范。组织项目竣工验收时,要将施工单位劳务报酬支付标准、金额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劳动力培训台账作为重要验收内容。 (三)拓展多种赈济模式。要将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密衔接,撬动地方财政以及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就业专项资金等,在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放劳务报酬等传统赈济模式的基础上,推广“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两类综合赈济模式,进一步延伸扩大就业容量,更好发挥“赈”的作用。
四、绩效目标 县发展和改革局转下达投资计划时,一并下达绩效目标。请中课镇人民政府对绩效目标实现和投资计划执行等情况实行跟踪监控,动态掌握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投资管理情况。 附件:1.西盟县2024年以工代赈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提前批)投资计划 2.西盟县2024年以工代赈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提前批)投资计划绩效目标表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12月1日 |
||||||||||||||||||||||||||
附件【附件1:西盟县2024年以工代赈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第一批)投资计划.xls】 附件【附件2:2024年以工代赈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第一批)投资计划绩效目标表.xlsx】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