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西盟佤族自治县统计局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县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狠抓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全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健康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3141万元,同比增长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885万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922万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334万元,同比增长3.9%。三次产业比重为23.0:24.4:52.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3.4、2.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9556万元,同比增长9.4%(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占全县GDP比重的34.6%,比重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11214万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23812万元,同比增长15.0%;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14530万元,同比增长5.7%。(备注:2018年四经普后,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市统计局反馈2018年西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158万元,同比增长7.0%(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801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146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0211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6:20:64。

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18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681万元,同比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26624万元,同比增长12.5%;林业产值16002万元,同比增长2%;牧业产值10081万元,同比增长0.8%;渔业产值939万元,同比增长1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35万元,同比增长1.3%。
2018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6567亩,比去年减少11.3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如下表:
2018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指 标
|
单位
|
2018年
|
2017年
|
同比增减(%)
|
1.粮食
|
吨
|
42218
|
44308
|
-4.7
|
#夏粮
|
吨
|
3455
|
3226
|
7.1
|
秋粮
|
吨
|
37400
|
39783
|
-6
|
2.蔬菜产量
|
吨
|
21323
|
20969
|
1.7
|
3.水果总产量
|
吨
|
2842
|
3092
|
-8
|
4.甘蔗产量
|
吨
|
117954
|
85598
|
37.8
|
5.茶叶产量
|
吨
|
3222
|
3089
|
4.3
|
6.咖啡
|
吨
|
620
|
547
|
13
|
7.橡胶产量
|
吨
|
10266
|
11668
|
-12
|
2018年,西盟县始终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狠抓疫病防治、健全良种建设、推广标准化饲养、狠抓特色牧业、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畜禽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牧业产品产量如下表:
畜牧业主要畜产品生产情况
指 标
|
单位
|
2018年
|
2017年
|
同比增减(%)
|
大牲畜年末存栏
|
头
|
15287
|
10364
|
47.5
|
出栏
|
头
|
5703
|
3471
|
64.3
|
羊年末存栏
|
头
|
5443
|
3131
|
73.8
|
出栏
|
头
|
3621
|
2593
|
39.6
|
猪年末存栏
|
头
|
46081
|
38466
|
19.8
|
出栏
|
头
|
51370
|
51020
|
0.7
|
家禽存栏
|
只
|
246497
|
153052
|
61.1
|
出栏
|
只
|
321430
|
192527
|
67
|
肉类总产量
|
吨
|
4756
|
4568
|
4.1
|
#猪肉
|
吨
|
3684
|
3874
|
-4.9
|
牛肉
|
吨
|
491
|
287
|
70.9
|
羊肉
|
吨
|
91
|
59
|
54.2
|
禽肉
|
吨
|
490
|
348
|
40.8
|
禽蛋产量
|
吨
|
390
|
152
|
156.5
|
全年水产品产量820吨,比去年增11.9%。
三、工业
工业经济低迷不振。201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8787万元,同比减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5451万元,同比减14.3%;规下工业产值完成13336万元,同比增长16.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983万元,同比增长 2.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8 %。全年完成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表: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位
|
2018年
|
同比增减(%)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吨
|
83
|
6.7
|
白糖产量
|
吨
|
30864.65
|
-0.1
|
食用酒精
|
吨
|
1909.2
|
-4
|
红砖生产量
|
万块
|
2970
|
-29.5
|
锯材
|
立方米
|
5332
|
49.7
|
工业茶
|
吨
|
556
|
5.5
|
水力发电量
|
万度
|
16172.07
|
22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38771
|
-23
|
四、能源
2018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68418.18吨标准煤,单位GDP能源消耗0.4887吨标准煤/万元(2015年可比价计算),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2.52%。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8年,全县共有施工项目6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34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减少56.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
建筑业健康协调发展。2018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886.6万元,同比增长2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82万平方米,营业利润219.7万元。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3939万元,同比增长27.5%(备注:2018年四经普后,对建筑业增加值进行了修订,2018年修订为16468万元)。
六、交通、通讯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8年,全县完成交通运输总周转量9887.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6%。年末,全县境内公路里程2431.712公里,其中:省道17公里,县乡公路913.215公里,乡村公路1498.181公里,专用公路3.316公里。通往口岸公路里程132.5公里,其中:县城至娜妥坝62公里,县城至183口岸70.5公里。
电信业发展良好。2018年,全县电信业务总量36571.74万元,同比增长92.96% 。
七、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活跃。201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83.4万元,同比增长12.7%(备注:2018年四经普后,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2018年修订为60918.7万元)。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67.2万元,同比增长13.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1.5万元,同比增长10.5%。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11.9万元,同比增长12.9%;商品零售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06.8万元,同比增长12.7%。
八、国内国际旅游
旅游市场健康发展。2018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6797人次,同比增长20.7%。其中:国内游客1185700人次,同比增长20.9%;国外入境游客31097人次,同比增长13.6%;实现旅游总收入128032.15万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25255.12万元,同比增长31%;国外入境游客旅游收入2777.03万元,同比增长32.8%。
九、边境贸易
边境贸易同期下滑。2018年,全县完成边贸进出口总额12821.57万元,同比下降10.58%。其中:进口总额6253.54万元,同比增长23.16%;出口总额6568.03万元,同比下降29.08%。
十、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90万元,同比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326万元,同比增长10.3%。
金融业机构存贷款余额一减一增。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7045万元,同比减少2.22%。其中:住户存款104042万元,同比增长6.49%;各项贷款余额146591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住户贷款75859万元,同比增长4.08%。
保险业收支同比增长。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811.28万元,同比增长0.4%;全年赔款支出949.78万元,同比增长6.2%。
十一、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整体实力持续增强。2018年末,全县有学校41所(含民办学校、幼儿园)。其中:初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33所,幼儿园1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现有固定教职工992人,其中:专任教师943人。全县在校学生11736人,毕业生人数2644人,招生人数2937人。初中升学率达56.47%,比去年减少0.41个百分点。小学招生人数1325人,在校学生70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4.93%。在园幼儿1448人。
文化、艺术、广播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18年末,全县有艺术宣传队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7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县共有县、乡、村三级卫生防疫机构52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医疗机构8个,公共卫生专业机构3个,个体诊所3个,村卫生室38个。卫健机构拥有床位数289张。卫生技术人员2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有证)121人,注册护士61人(有证),药师17人,技师5人。
十二、安全生产
2018年,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1起,同比上升23.53%,死亡14人,同比上升40%,受伤14人,同比上升75%,直接经济损失89.28万元,同比上升151%,无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其中:一般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16起,同比上升45.45%,死亡13人,同比上升44.44%,受伤14人,同比上升75%,直接经济损失3.27万元,同比上升4.36%;火灾事故4起,同比下降20%,无人员伤亡,同比持平,直接财产损失4.01万元,同比上升231.4%;工贸行业事故1起,同比持平,死亡1人,同比持平,无人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2万元,同比上升173.33%。建筑、电力、特殊设备等行业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十三、人口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6208人。其中:男性51200人,占总人口的53.21%;女性人口45008人,占总人口的46.78%。全县农业人口76525人,占总人口的79.54%,非农业人口19683人,占总人口的20.46%。
全年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6.70‰,自然增长率为5.44‰,城镇化率为32.2%。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18年,全县在岗职工4255人,平均工资109070元,同比减少2.3%。2018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2元,比去年增1864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6元,比去年增886元,增长10%。
劳动就业扎实推进。2018年末,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2人,登记失业人数409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84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3.63%。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医保部门统计,全县医疗保险参保87155人,参保率90.59%。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险和大病险参保80267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888参保人。
截止2018年12月有城市低保对象541户787人, 占非农人口比例的3.99%,1—12月,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累计497.64万元;截止2018年12月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59户5100人,占农业人口比例的6.66%,1—12月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475.43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结果以《西盟佤族自治县统计年鉴(2018)》公布为准。
2.本公报发布之前提供使用的部分数据,如有出入,应以本公报数据为准。
3.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4.由于口径范围发生变化,部分指标数据存在不可比现象,请注意对比使用。
5.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